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可谓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年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一,不仅满足了国内庞大的能源需求,还为世界能源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新能源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更是体现了中国在绿色能源和环保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无论是比亚迪的电动汽车,还是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都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同时,中国军事装备的一直在升级,如航母和六代机的成功研制,不仅提升了国家的国防实力,也展示了中国在高端制造和科研创新方面的强大能力。
在中国工业产业持续不断的发展的同时,从业者的职业病发病率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一积极变化得益于自动化程度的提升、技术进步以及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和保护措施的不断优化。
近年来,中国工业公司的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大量数字控制机床,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随着生产的基本工艺的改进和保护措施的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国报告的新发职业病病例数从2013年的26393例下降到2022年的11108例,降幅达58%。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监测结果,过去五年(2019年至2023年),全国累计报告的职业病比上一个五年降低了46.8%。其中,2023年全国共报告职业病12087例,与2017年相比下降了54.8%。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工业公司的职业病发病率持续下降。以钢铁行业为例,过去由于高温、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罹患尘肺病等职业病的几率较高。但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基本工艺的改进和保护措施的加强,尘肺病的发病率已经大幅下降。
这些数据的下降,不仅反映了中国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努力,也体现了技术进步和工作环境优化对减少职业病发生的积极影响。企业纷纷投入资金改善工作环境,如安装通风设备、降噪设施、除尘装置等,以减少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会。此外,企业还定期组织员工做职业健康检查,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处理职业病隐患。
另外卫监部门对企业工作职业环境的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也与“科技向善”的理念不谋而合。
以争上游职业卫生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为例,是中国技术进步与科技向善不断融合的一个典型例子。该系统通过集成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环境中可能会引起职业病发生的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做全面、准确、高效地监测与管理。
在矿产、化工、冶金等职业病高发行业,争上游职业卫生在线监测系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噪声大小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一旦某个岗位的粉尘浓度或噪声超标,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发出预警信息,提醒企业和监管部门及时采取对应调整措施。
通过争上游职业卫生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监管部门可以实时掌握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督促公司及时采取职业病防护和监督管理措施。这不仅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了职业病危害,还提高了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上的水准,保障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权益。
与时俱进,依照国家和省的政策推进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工作的需要,争上游科学技术创新开发了职业卫生分类监管平台。平台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方法,在风险预警模型和信用监管、非现场监管(职业卫生在线监测、放射卫生在线监测等)的协助下,实现了公平公正执法,且减少了监管盲区、降低了监管风险。
争上游职业卫生分类监管平台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建立符合规定标准的企业职业病分级分类自查表,有效提升用人单位自查自报工作的效率,减少错报漏报,并实时将相关分级分类信息报送监管平台。监督管理的机构也能够最终靠监管平台给企业推送职业病防治相关预警信息,实现监督管理的机构与企业的互动管理。同时根据职业卫生分类分级评估结果报告,监管部门可以建立分类监督执法档案,实施差异化监督执法。
尽管中国职业卫生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咱们不可以停留在现有的成绩上。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以逐步提升职业卫生工作的水平。
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的应用将逐步推动职业卫生工作的发展。通过构建智能化的职业卫生信息平台,我们大家可以更加精准地预测和预警职业病危害,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这些技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改善工作环境,由此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此外,随工业互联网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未来的工业公司将更看重生产的全部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这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由此减少因长时间重复劳动而导致的职业病。
中国职业卫生工作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争上游科技也在不断推动产品研制与职业卫生的深层次地融合,以科技的力量守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