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5955311
审计服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扑克王客服   更新时间:2025-03-10 03:21:47

  今年2月6日,广西召开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再次擂响了广西高水平发展的战鼓。

  广西沿海、沿边、沿江,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就是要激发“海”的潜力,做足“边”的文章,厚植“绿”的底色。

  加快落实国家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大力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在建项目超万亿元,重点优势产业串珠成链、集群发展、向“新”而行……

  如今,八桂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唱响加快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主旋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一步一个脚印把习为广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为此,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连线各地融媒体中心,探寻各地高水平发展的新路子。

  连日来,南宁太阳纸业林浆纸一体化技改及配套产业园项目现场一派火热:在包装纸车间里,一件件成品纸借助智能传输系统送至自动化立体仓;大货车进进出出园区,将打包好的成品纸装好,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的项目选址在平陆运河畔的南宁东部新城六景工业园区内,对传统制浆造纸行业实施技改升级,助力南宁市制浆造纸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看着24小时不间断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项目经理马云燕说,今后项目将凭借平陆运河建设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帮助货物“大进大出”,更好地实现向海而兴。

  近年来,南宁市围绕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新定位新使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发挥比较优势、勇于赶海闯海,聚焦“跨境融合”和“向海图强”双向发力,全力推动“一体两翼”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取得新突破,着力在东部新城布局一批临港产业重点项目、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造纸等重点产业的本地配套率,将五象新区、“两港一区”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重要承载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东部新城作为第一批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2024年围绕比亚迪储能、太阳纸业、PCB产业园等产业龙头开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签约引进项目13个,总投资合计170.59亿元,一批附加值高、带动性强、产业关联度大的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项目相继落地。”南宁市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和地区振兴科科长磨科明介绍。(沈程 韦静)

  2月23日,从加拿大温哥华远航而来的“雅萨”轮停泊在铁山港作业区进行接卸作业。(北海码头供图)

  “呜……”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从加拿大温哥华远航而来的“雅萨”轮停泊在北海港铁山港作业区,经过76个多小时的作业,7.35万吨春耕生产物资钾肥顺利完成接卸,创下北部湾港开港以来钾肥单船载重量最大、卸船效率最高两项纪录。“这是北海码头今年第6次刷新单船作业效率。”北部湾港北海码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北海市牢记习关于“打造好向海经济”的嘱托,充分依托“港”的资源、发挥“海”的潜力,全力发展向海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向海产业集群。

  向海工业聚势振兴。北海市大力推动绿色化工、电子信息、硅基新材料、高端纸业、不锈钢、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海工装备制造、铝基材料产业实现突破,已初步形成“6+2”向海工业集群。目前,六大产业共有工业项目241个,其中百亿级项目27个。

  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北海已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建成全国唯一的沙虫、象鼻螺人工繁育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锯缘青蟹、象鼻螺种苗生产基地。去年水产品总产量居全区第一。今年以来,该市持续深耕“蓝色粮仓”,不断激发海洋经济蓝色动能,唱响新时代的海洋牧歌。

  新兴产业日新月异。北海吸引广西一半以上的涉海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汇聚。今年,该市将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鼓励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实施“智改数转”,加快布局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奋力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吴丽萍 周洋)

  3月3日,春潮涌动。广西东兴产业园区吹响建设“冲锋号”,园区工地吊塔林立、桩机起落、车辆穿梭……该园区已建成标准厂房17.2万平方米,正加力推进28个基础设施项目、17个产业项目。

  同时,在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防城港港口生态铝产业链项目也建设正酣。该项目总投资达200亿元,规划建设2条年产120万吨的氧化铝生产线,并配套建设动力车间、赤泥堆场等。

  防城港把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充分的发挥沿海沿边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沿边临港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024年,防城港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该市稳妥推行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园区发展活力。防城港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9年排全区第一、综合发展考核评价排全区第一。东兴产业园区获评“亚太区新兴发展园区推荐奖”、入选自治区园区改革优秀案例。

  目前,防城港市11个产业园区整合升级优化为5个,新入驻园区企业970家,全市园区企业超1.16万家。(苑长军 方平)

  在凭祥产业园内,广西盐津铺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工人正在分拣芒果干。 (凭祥产业园管委会供图)

  园区里设备轰鸣,厂房内开足马力,一批批高质量产品正从智慧生产线下线,一辆辆满载东盟水果或零部件的货车进进出出……繁忙的凭祥产业园,已成为推动崇左经济高水平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

  近年来,崇左围绕设施、服务、政策、管理“四个一流”,深入实施产业园区改革发展专项行动,推动园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开放发展积蓄强劲动能。2024年,凭祥产业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45.64亿元,同比增长39.57%,增速排全区4个沿边临港产业园区第1位;工业投资完成30.03亿元、增长109.79%。

  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崇左乘势而上、高效落实,全力推动凭祥产业园发展电子信息、东盟特色产品加工、家居制造3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机械装备制造、轻工纺织两大重点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制造、新能源等新兴起的产业,着力构建“3+2+N”产业体系。

  同时,崇左积极落实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政策措施,创新实施“一次备案+快检快通”无接触通关模式、“货物入区集拼+先查验后装运”的出口监督管理模式,持续加强口岸通关能力建设,扩大对外经贸合作,赋能产业融合升级,有效促进园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4年,全市边境陆路口岸累计进出境车辆87.69万辆次,同比增长20.43%;口岸进出口货运量736.4万吨,同比增长35.5%;外贸进出口额完成2729.6亿元,同比增长14%。(管林华 黄宸玥)

  漓江,这条承载着桂林山水灵魂的绿色丝带,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2024年,桂林市牢记习嘱托,以“国之大者”的担当,统筹推进保护与治理,交出了一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漓江答卷”。

  持续深入实施“治乱、治水、治山、治污”工程。通过“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平台,联动10个县(区)及多部门,形成全天候监管网络,去年查处生态破坏案件18起,清理流域各类垃圾900多吨,拆除漓江杨堤至兴坪跨江线缆,实现“无线亿元实施漓江山水工程,完成83个子项目中的40个,复绿历史遗留采石场136万平方米,1210张游览排筏全面实现“油改电”,每年减少燃油污染超千吨,漓江流域生态质量持续保持“一类”,地表水水质跃居全国第三。

  生态优势向发展胜势的转化路径愈发清晰。漓江景区深化游船运营改革,推出亲子、非遗等11类主题游船,开辟多时段航线,全年游船和排筏接待游客595万人次。与九寨沟、张家界等顶尖景区联合发布“中国最美山水”线路,形成资源互享格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溶研究中心合作,推动地质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漓江品牌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如今的漓江,山水与人文共美,保护与发展同行,慢慢的变成了世界读懂美丽中国的重要窗口。(李家健 唐健扬)

  截至目前,该市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突破260万辆,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越燃油车。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吕俊成回忆道:“自2017年第一款新能源汽车上市,第一个百万辆用了5年,第二个百万辆仅用了2年。”

  2024年,柳州市出口新能源汽车总额8.5亿元,同比增长217.4%。在印度尼西亚,每卖出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9辆来自中国,其中5辆是上汽通用五菱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柳州多款新能源车型接入DeepSeek,全市车联网系统实现DeepSeek本地化部署接入。“我们和上汽通用五菱共同打造的‘1+N中枢大模型’还将应用到慢慢的变多新能源车型上,探索更多可能性。”广西思必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宋磊表示。

  近几年,柳州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上汽通用五菱的精益制造岛式工厂是工信部第一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广西首座“汽车制造超级工厂”,280多个机器人每天能生产800多辆汽车;无人驾驶车型大范围的应用在港口和物流基地、景区……

  柳州人不仅生产新能源汽车,也更愿意开新能源汽车。柳州政企联合打造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柳州模式”,是全国的“绿色样板”,如今新能源汽车在本地的渗透率超60%,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这座城市随处可见的元素。(陈明桂 荣瑶)

  三月伊始,春和景明。在贺州市八步区里松镇云瑶谷温泉度假区,来自梧州市的游客谢女士正在瑶药浴养生堂享受独特的“温泉+瑶药”康养服务。

  “工作人员依照我们的需求现场煲出药汤,感觉很特别也很养生,很值得体验。”谢女士说。

  贺州温泉资源可采量和实际利用总量均居广西首位,是全区目前唯一一个“中国温泉之城”。

  云瑶谷温泉度假区总经理刘庆介绍:“这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我们引入了瑶医药的内容,给顾客提供不一样的温泉康养体验。”

  近年来,该市积极地推进“温泉+旅游”“温泉+康养”等业态融合,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品供给,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从休闲旅游到健康疗养、从文化观光到修身养性等多主题的温泉产品,以“一池温泉”激活贺州文旅康养产业加快发展。

  凭借自身优势资源,贺州市坚持抓龙头品牌、抓精品景区、抓特色亮点,实施89个重点文旅康养项目,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26年还将投资60亿元,推动里松温泉度假区等30个重大文旅项目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持续擦亮“世界长寿市”和“中国温泉之城”品牌,全力构建“一城七区”文旅康养产业。

  此外,贺州市紧扣“长寿·养生”主题,依托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用好丰富的自然资源,创新“天养、康养、食养、医养、颐养”五养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大健康与生态、文旅等产业深层次地融合,打造科学康养新样板,绘就康养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画卷。(夏晓云 杨小琴)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王毅陈刚蓝天立鹿心社等参加审议

上一篇:工业与信息化部 科学技术部关于
下一篇:【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中铝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段向东:逐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发展历程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产品中心
咨询服务
审计服务
资质荣誉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