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耀宗今年94岁,是一位长期在邮电管理岗位工作的老党员,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他的妻子邬建华生前长期在医院从事外科麻醉工作,也是一位老党员。两位老人一辈子勤勤恳恳,深受人们敬重。
问到记“豆腐账”的起因,何耀宗回忆说,是受到鲁迅先生的启发。“1951年鲁迅纪念馆开馆,就在山阴路鲁迅故居边上,我的工作单位离那儿不远。”当时他还没有结婚,是电讯局负责发电报的报务员,中午闲暇时到刚开馆不久的鲁迅纪念馆参观,因为工作日参观者不多,讲解员非常详细地为他解说,其中有一个细节令他印象深刻。
“鲁迅先生有写日记的习惯,展厅里就有一本,我发现除了记录日常生活以外,他的日记还有记账的作用。”何耀宗说,当时他认为这个习惯相当的好,是个过日子的好办法。于是成家后,他便和妻子一起开始记“豆腐账”。当时大家的生活捉襟见肘,家庭收入基本都花在日用开销上,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超支,合理的规划记录非常必要,这也是当时许多家庭会记“豆腐账”的根本原因。“后来跟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用度不再紧张,除了必要开销之外还有不少富余,所以就没必要靠记账过日子了。”何耀宗解释。
在虹口区图书馆,记者看到了俗称“豆腐账”的家庭生活账册,32开黑色硬封面,两位老人细心地按年月日顺序一栏一栏记录各项生活支出。第一本账记于1954年11月28日:煤球炉15000元、窗帘66500元……1955年2月27日:赤砂糖2000元……
1955年3月,国家开始发行新币,与旧币按1比10000的比例兑换。当时何耀宗的月薪为90万元,转换后是90元,属于相当高的收入。政策公布后有一段过渡时期,新旧货币都能使用。账本恰好记录下了这一过程,之前还是用旧币记账,到了当月6日,“豆腐账”有了新币记录,12日记账:桔子0.76元、水果糖0.50元;3月13日,肉0.40元、菜0.10元。
何际民和记者说,父亲那时每个月分上下半月发工资,由于新中国成立没几年,市场物价还没理顺,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稳定,工资是根据实物指数发的,就是将关系老百姓生活的米、煤等物资算出一个综合系数,参照这个系数发工资。还有一个细节是,在新旧货币更替之际,有流言说物价会飞涨,一时间人心惶惶,政府迅速澄清,称商品不会涨价。从账本记录看,物价的确是随着货币调整的比例而变动,并没什么起伏。这一事实很快稳定了民心,流言不攻自破。
在“豆腐账”上,记者还发现了多张当年的购物发票:1973年在邮电新村综合商店买的8w荧光台灯16元;在长虹服装店买的涤棉上装16元8角,布票3尺2寸;1973年2月17日北郊中学学费收据9元;在邮电新村邮电支局订阅1976年阿尔巴尼亚画报英文版1份1.80元……这些发票和收据,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市场物价,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缩影。
在1954年最早的账本上,消费品类比较单一,生鲜食品较少,零食水果基本没;到了上世纪60年代,慢慢的出现巧克力、太妃糖等商品;再到70年代,出现了水果、牛奶、牛肉等生鲜食品。从账本记录的商品种类,能一眼窥见几十年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上海家庭消费习惯的变化。
何际民说,父母年轻的时候,整个社会物资相当匮乏,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现在不一样了,想买啥就买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升,布票、粮票、肉票、煤球炉等都成了历史。为了让这些见证几十年生活巨变的“豆腐账”有个归宿,何际民决定将它们捐赠给虹口区图书馆。“父母一直教育我们别忘记过去,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捐赠是想让各位明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历史过程;要听党话跟党走,勤俭持家、努力工作,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虹口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记者说,这批“豆腐账”记于上世纪50年代,对研究我国币制发展史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特别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从中清晰了解一个上海普普通通的家庭的生活轨迹、财务情况,以及当时社会的物价指数和经济情况。一同捐赠的还有何际民母亲的部分日记、各类证件、入党后交的党费收据、照片和8张选民证。虹口区图书馆已将这批150余件捐赠物品收入馆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悲剧!西安情侣深夜冻死在山上,被找到时双目圆睁,坚信人定胜天.....
堪比昔日中国,阿尔及利亚2025军费高达251亿美元,能买052D和075
火箭险胜老鹰4连胜:申京18+10制胜暴扣4000分里程碑 格林25分
突发!DeepSeek被美国质疑「偷窃」,遭OpenAI微软调查,论文曝突破英伟达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