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前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是一件西魏文物,高4.5厘米,宽4.35厘米,1981年陕西省旬阳县出土。该印由煤精制成,球体八棱二十六面,其间正方形印面十八个,三角形印面八个。有十四个正方形印面镌刻印文四十七字,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笺”、“信启事”、“耶敕”、“令”、“密”等。印文为楷书阴文,书法遒劲挺立,有稠密的魏书意趣。
煤精又称煤玉,是褐煤的一种变种,比煤轻,一般为细密块体,细腻、坚韧、不透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先民们渐渐的开端用煤精制造饰品,但以煤精制造印章,清代曾经只发现了两枚,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便是这里边之一。煤精质轻易碎,加之此印印文镌刻不同时期的官职,所以应为随葬用印。
1981年11月9日,我国陕西省旬阳县旬阳中学的一名中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块古怪的黑色石头。石头造型呈八棱多面体,共有26个面,在许多面上,还刻满了古怪的文字,这些文字看上去大小不一,很是奥秘。
刚开端,这位中学生还认为黑色石头是人们在玩儿游戏时运用的骰子,可再细心一看,又觉得这块刻满古怪文字的石头,没那么简略。学生猜想它很可能是一件文物,所以连忙将“石头”塞进书包,向旬阳县文化馆跑去。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通过对“石头”外表镌刻的文字反复研讨后,工作人员发现,“石头”上的文字悉数为反向镌刻的阴文,这让工作人员茅塞顿开,黑色 “石头”原来是一枚印章。
让人们摸不着头脑的是,以往所见的印章都是一个印面,眼前的煤精印却有26个印面,其间三角形印面8个,正方形印面18个。
在18个正方形印面中,有14个印面上都镌刻着不同的印文,印文内容悉数为官职,有“大司马印”、“臣信上疏”、“柱国之印”、“信白牋(jian一声)”,“令”、“密”等等。莫非,煤精印是供14位官员一起运用的?仍是印章主人有着14个不同的官职呢?
这枚煤精印是我国迄今为止印面最多、正文字数最多的印章,且将楷书入印的前史提早了400多年。其印文有公函用印(6面)、上书用印(4面)和书信用印(4面),集三种用处于一印,在我国现有出土文物中,是初次发现。在此之前,只要在东晋南朝的六面印。此印有14全有字的印面,字数也多达47个。
这位白叟是陕西省西安市文史研讨馆的研讨员王翰章,一位研讨我国古代印章的老学者。起先,他像其他人相同,并未留心这枚乌黑的煤精印。可当他无意中看到其间一个印面上,镌刻着“独孤信白书”的印文时,马上振奋起来。
王翰章将煤精印带到了文物研讨所。经研讨之后发现,印章的主人的确是被史学家们称为“天下第一岳父”的独孤信。那么,独孤信是谁?又为何会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岳父”呢?
独孤信,本名独孤如愿,生于北魏晚期,本籍云中(今山西大同),是鲜卑化的匈奴人。
独孤信出生于武将世家,适逢北魏北方六镇起义,他少年时就因参加斩杀起义领袖卫可瑰而扬名军中。后来又参加了义师,在起义师葛荣部、北魏尔朱荣部和贺拔胜部为军将。高欢把握北魏大权后,他不管家人皆在高欢领地,曲折进入关中跟随宇文泰。
《周书·独孤信传》称“信与太祖(宇文泰)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宇文泰“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形成了在前史上影响深远的“关陇集团”,并凭借着这支力气成果霸业,成为西魏的实践掌权者和北周的奠基者。
独孤信战功赫赫,仪容洒脱,但是或许他最为人熟知的却并不在此。在民间,他还有一个称谓:“天下第一岳父”。
独孤信有七个女儿,其间有三个都嫁给了皇帝。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为周明敬后;四女儿嫁给了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李昺,为元贞皇后;而最小的女儿独孤伽罗,则嫁给了隋开国皇帝杨坚,为隋文献后。独孤信的三个女儿都成为皇后,这在我国前史上是非常稀有的,史评论之“自古以来,未之有也”,难怪人们要称独孤信为“天下第一岳父”。
独孤信自己战功赫赫、声名远播,他与北魏、北周、隋和唐的几个朝代都有深沉的联络。这枚印章,不仅是独孤信戎马一生的一件信物,也是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年代的一枚注脚!回来搜狐,检查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