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运是我国新年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运,民众出行志愿激烈,文明旅行经济辐射规模超越从前。在景德镇北站、婺源站、泉州站等地,非遗民间传统文明走进车站,陶瓷艺术展演、徽剧艺术扮演、闽南传统艺术等多样文明活动,让每一位旅客都可以感觉到浓浓的年味与深沉的文明根由。非遗传承与旅途相伴,不只让人们的出行之旅更添颜色,也让中华民间传统文明有了更多的传达与连续。
在景德镇北站,候车大厅似乎成了一座“陶瓷博物馆”,精巧的陶艺著作错落有致地陈设着。从润滑如玉的瓷瓶到独具特征的陶瓷手串,每一件著作都展现着千年瓷都的艺术魅力。非遗传承人在现场演示制瓷技艺,从瓷泥成型到釉料上色,技艺熟练,栩栩如生。一条条陶胚在指尖滚动,一层层釉彩在笔尖流动,传统青花的幽雅和粉彩的艳丽交相辉映,招引了很多旅客停步赏识。更有旅客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体会了拉胚和上釉的进程,为旅途留下了一份异样的非遗文明回忆。
婺源站的候车室内,锣鼓声声,徽剧演员的身影络绎其间,或嘹亮吟唱,或舞袖生风。徽剧作为一项国家级非遗,融入了江西和浙江当地戏剧的精华,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尽显共同神韵。与此同时,甲路纸伞的非遗传承人也带来了传统手艺技艺,从仔细剖削伞骨到涂油上色,每一道工序都展现了精深的技艺。旅客们兴味盎然地去参加了,在纸伞上亲手制作图画,用鲜活的笔触记录着对新年的夸姣祝福。
泉州站的候车大厅热闹非凡,高甲戏、木偶戏、南音等国家级非遗轮流演出。提线木偶戏的扮演令人拍案叫绝,演员悄悄拉动丝线,木偶便栩栩如生,举手投足间展现出精深技艺,让旅客们沉浸在传统非遗文明的魅力中。随后蟳埔女簪花围的展演,则将闽南的文明特征融入春运现场。旅客们换上传统服饰,学习簪花装扮,与当地传承人合影留念,这一份浓郁的风俗气氛让新年的喜庆更添一分厚重与质感。
非遗文明在春运中的露脸,让火车站这个人来人往的交通枢纽,变成展现民间传统文明的重要窗口。陶瓷、徽剧、木偶戏、纸伞、蟳埔女簪花围……这些沉积着当地回忆的非遗项目,经过春运走进千家万户,为归乡的人们送去异样的文明体会。这种交汇了旅途和文明的温暖力气,传递出新年代的文明自傲,陪同人们走向一个愈加温馨而丰厚的新年。(文:左鸿文、谷堂林,图:煜)